“嗡嗡嗡……”在广东金雁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偌大的漆包线生产车间里,数十台生产设备隆隆作响、高效运转,工人们各司其职、繁忙有序,铆足“虎”劲开启新征程。
2021年,兴宁规上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规上工业企业的数量和产值总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广东金雁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雁电工”)实现工业总产值10.96亿元,成为兴宁市首家年产值超十亿的工业企业。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漆包线的企业,如何做到如此“飞跃”发展?
工人正在调试设备。
技术升级
让生产线火力全开
“这台设备是我们去年新引进的高速拉包机,质量和性能都十分优越,日产量可达7.2吨,相较于之前多了3吨。”走进金雁电工生产车间,该公司总经办主任温晓维指着一台大型机器说道。
顺着温晓维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机器上方的线飞速转动,留下一道道残影。当记者问起与其他漆包机的差异,他便耐心解释其中的原理:“它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连拉带涂;二是这一台机器相当于6台小的漆包机,且每条线互不干扰;三是生产的灵活性和智能化高,产品质量有保证;四便是能极大提升产能。”
金雁电工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业集漆包线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梅州市属国有企业广东金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年综合产能2万吨,基本覆盖电机、变压器、微特电机、控制继电器、新能源等行业。可以说,如今我们身边所使用的电器里大多都含有金雁电工产品的影子。
作为行业内仅有的全资国有漆包线制造企业,近年来,金雁电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创新销售渠道,抢抓市场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高速拉包机的引进,便是金雁电工跟随市场对落户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全面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通过设备升级,原先生产1万吨产品需要430多名员工,到目前生产2万吨产品仅需300多名职工。
“其实,我们从2015年起便在谋划技术革新。”该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林炼告诉记者,“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企业需要走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路线,补链增链强链,才能努力在细分市场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抢抓机遇
奋勇争先发展壮大
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不仅要逐步适应,而且要奋勇争先。
2017年,金雁电工启动“三年技改计划”,用于技术改造、产品开发、项目开发的资金累计达4000多万元,推动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及附属设施的优化提升。
唯有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行稳致远,唯有创新驱动的企业才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唯有价值共享的企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我们是庞大制造业产业中的小小一环,对于技术改进,我们不仅仅要跟得上大企业的发展步伐,不断改进产品,也要吸取我们材料供应商对于我们的意见,才能共同进步,实现更大的效益。”林炼补充说道。
在聚焦主业推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金雁电工还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培育企业成为具有产业发展主导力的产业链企业,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系统稳定性,彰显国企担当。
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推进技术改造升级的过程中,金雁电工还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广东省高热级漆包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梅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020年,金雁电工还创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
“突出党员先锋岗示范带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互促并进。”该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何亮宏介绍,“依托省高热级线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劳模工作室创建,引导党员干部投入到技术研讨、技术改革的工作中,形成相关课题持续改进,凝聚起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磅礴力量,通过‘传、帮、带’放大劳模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战斗力。”
企业有志向,政策有扶持。2月21日,梅州市召开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重点实施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强链补链延链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强平台、数产融合绿色化转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等五大行动来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今,兴宁也正在构建“1331”工业发展新体系,做强装备制造业,做优生态特色食品、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做大工业振兴主平台。这些也给金雁电工在内的兴宁工业企业带去了更多的支持。
面对2021年取得的亮眼成绩,林炼坦言,压力很大,但也有信心、有决心更加努力往前走。
“接下来,我们将紧跟国家、市场的发展风向,充分把握政策‘窗口期’,加快研发创新、技术改造、增资扩产及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林炼说道,金雁电工接下来将坚定发展信心和决心,准备大力推进3万吨细、高、特漆包线增资扩产项目,全力打造年工业总产值达30亿元的漆包线制造研发一流企业,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兴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