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创业故事
抓实体 齐昌兴①|用心用智用情服务企业, 助推兴宁实体经济发展
创业故事 2021-12-10 09:22:49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百万人口大县兴宁市近年来坚持抓工业、促改革、谋发展,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以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短板,以优质服务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以项目管理促进增资扩产,以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通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即日起,南方+兴宁频道将推出“抓实体 齐昌兴”系列报道,聚焦兴宁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和成效,为兴宁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今日推出第一篇《用心用智用情服务企业,助推兴宁实体经济发展》。

 “从意向投资到正式投产,整个过程不到5个月,因为兴宁市委、市政府各部门都提供了便利,所以时间短、速度快。”将产业从东莞转移到兴宁的兴华玩具(广东)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该公司总经理刘宇璋为“兴宁服务”“兴宁速度”点赞。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兴宁市以优质的服务、优质的平台,主动寻变,及早谋划,补齐区位、交通等发展短板,突出乡贤、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用心用智用情跑出招商引资新速度,为建设“工贸新城·智慧兴宁”,打造梅州市副中心城市注入新的经济发展动能。

今年以来,兴宁市已签约东莞烽泰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半导体热沉部件制造项目、东莞冠华益智玩具生产和销售项目等项目12个,计划投资总额合计91.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个,计划投资额12.3亿元。

在“招”字上下功夫定向、定策、定标精准招商“我们原本意向在另一个城市投资建厂,但当时兴宁市委书记亲自带队到总公司洽谈,兴宁各单位、部门也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最优质的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诚意,深受感动,所以决定选择兴宁落地。”回忆起当时选择兴宁落地投资的原因,兴宁市拓展盈辉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映芳如是说到。

兴宁市拓展盈辉资源有限公司由广东盈拓(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2019年8月在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正式投产。公司主要生产再生聚脂专用料、高性能改性塑料颗粒和再生涤纶纤维等,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再生塑料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

“简单来说,就是将废弃的塑料瓶等通过再生产、再加工,形成再生聚脂专用料、再生涤纶纤维等,是可用于衣物、布娃娃、窗帘等纺织物品的原材料。”罗映芳介绍,公司所从事的是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去年产值1.8亿元,今年11月新上一条生产线,预计今年产值达到2.2亿元,明年能达到3至4亿元。”

兴宁市拓展盈辉资源有限公司的投资建设,是兴宁市以优质的招商服务促优质企业落地的典型案例。

在厘清产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兴宁市以构建产业定位清晰、比较优势明显、集聚效应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不断更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把握招商方向。

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旗舰型、基地型、龙头型企业,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

目前,兴宁市已引进落户东莞烽泰-精密热沉部件项目,正推动红禾朗-电工制造基地项目、田津电子-磁性元器件基地项目等全产业链项目尽早落户投产,实现招大引强新突破。

对标先进地区,兴宁市全面优化招商引资配套政策,兴宁市招商和企业服务中心牵头、参与拟定《兴宁市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措施》《兴宁市加快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兴宁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标准厂房管理办法》,为项目招引、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提升投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兴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考察、洽谈,高位谋划、高位推动项目落户,展示了兴宁市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坚定了外商来兴投资信心。同时,兴宁市充分发挥乡贤、华侨众多的优势,深化广东省兴宁商会、宁江文化促进会、广州兴宁商会、省互联网协会等重点商会、协会的合作关系,设立“兴宁招商联络处”,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

通过用活招商方式,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和渠道,补足招商信息、项目资源来源短板,兴宁市不断更新完善招商项目信息库、兴宁乡贤企业库、重点行业企业库,定向、定策、定标精准招商。

今年以来,兴宁市已签约12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合计91.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个,计划投资额12.3亿元。10个工业项目签订意向投资协议,计划投资合计38.83亿元。

在“留”字上花心思提供全周期“母亲式”服务保障兴华玩具(广东)有限公司是外商独资企业,由兴宁乡贤投资建设。今年公司项目成功落地兴宁,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主要从事电子玩具汽车等益智玩具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全部出口欧洲。目前企业正通过租用厂房进行试生产,自有厂房和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

为了帮助企业尽快走上正轨,兴宁税务部门多次派出业务骨干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详细解读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熟悉涉税业务网上操作流程,提高办税效率,并且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和未来规划,对国际税收等涉税难点进行重点辅导,确保企业能够用准、用好政策。

“税务部门经常主动上门为企业作政策上的精细辅导,这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现在正开足马力加快项目建设,争取早日释放全部产能,取得良好效益。”刘宇璋说,不仅是税务部门,兴宁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都为企业的落地投产提供了便利。

招商引资是企业落地的第一步,如何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得好,更是需要各相关部门思索的问题。

兴宁市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是“自家事”的理念,对每个引入项目,按照“五个一”要求(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班、一套方案、一张清单),从洽谈、签约、审批到落地、开工、投产,为项目提供全周期“母亲式”服务保障,切实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企业所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投得快、发展好”。至目前,共协调解决48家次企业请求事项76件、正在推进事项16件。

同时,兴宁市积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制定项目落地进度奖、固定建筑建设奖、达产鼓励奖等正向激励政策11条,以政策引导,全链条加速推进项目落户、开工、建设,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利用考察、服务企业的时机,加强国家、省、梅州市、本市的政策宣传解读,帮企业吃透政策、用好用足用活政策,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各类项目奖补资金,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对于政府的承诺,及时全面兑现,扶持企业做强做大。今年以来,帮助企业争取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项目资金1205.25万元。    

兴宁市科工商务局制定了《兴宁工业“七个一”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轻骑服务队,落实挂点服务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座谈会制度,及时掌握企业诉求,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而以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代表的兴宁市各工业园也在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下足功夫,解决各企业生产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