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创业环境
“高颜值”惹人陶醉,“好气质”获人点赞!打造文明之城,兴宁这样做...
创业环境 2021-09-06 09:43:17

走在兴宁的城市和乡村,道路整洁美观、通行畅通无阻;居民区里,乱搭的棚子、乱扔的垃圾和满墙的“牛皮癣”都慢慢消失了;公园和广场更是空气清新、绿树成荫,市民三五成群在此休闲健身……近年来,随着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力度递增,成效日渐明显,如今的兴宁,“高颜值”惹人陶醉,“好气质”获人点赞,城市形象得到极大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文明乡风

美丽乡村有面更有里

廊桥、游船、水上乐园、民宿、开心农场……一大批旅游配套项目在径南镇东升村建成,国家3A级景区范围已扩大至周边几个村(社区)。近几年来,东升村一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充分挖掘东升村以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和人文资源,该村依托原本打造的月形山乡村旅游区,吸引企业进驻并联袂打造乡村旅游升级改造项目。如今的东升村,在月形山森林公园的环绕下,村庄显得生机盎然。沿村道两旁,温馨的小标语随处可见,村里青山绿水、桃李芬芳、美不胜收。村民或在文化广场上闲聊、或在廊桥上散步赏景,闲适而安逸,正如墙上标语所说:“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

在各镇村,兴宁市把“塑形”和“铸魂”有机结合起来,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又着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我们用活用好谚语文化、山歌文化、红色文化、祠堂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淳化农村乡风民俗,推动形成乡风文明、淳朴民风。”兴宁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市结合各镇村的实际,以“一村一品”的思路,形成各村不同的文明品牌。“如有些村着重推广孝贤文化,有些村崇文重教、有些村则弘扬慈善文化,而且在一个或几个特色文明品牌的带动下,各村其它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会不断加强,村民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兴宁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7月,兴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了《兴宁市精神文明创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掀起了新一轮的创建热潮。会议指出,今年是兴宁市新一轮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启动之年,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市文明委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志愿服务

城市更具温度与活力

沿着兴宁市明珠体育公园的绿道行走,绿树花丛中,有一个外形别致的小木屋特别引人注目。兴宁市阳光义工协会的志愿者们一如既往地来到这里,打扫卫生和整理各种设施设备,几名市民正坐在木屋内安静看书。

这个小木屋是该市3个志愿者服务站的其中一个,每天都会有志愿者轮流前来值班,可为市民提供充电、饮用水、借雨伞、急救药品、图书阅览、遮阳等服务,特别是能给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喝茶休息的好去处,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您在路口等待,等绿灯亮后再过马路。”在兴宁市部分十字路口和背街小巷,也总能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特别是暑假期间,更是有许多返乡大学生加入其中。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忙碌于各重点场所,对各类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各类志愿活动,同时也呼吁越来越多人加入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中来。

记者从兴宁市志愿者联合会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3.68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328个,覆盖了扶贫济困、志愿助残、社区矫正、环境保护、关爱退伍老兵、关爱特殊青少年等多个领域。接下来该市将大力推进社区、医院、旅游景区、红色文化场所等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打造具有兴宁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同时将提升完善百姓“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纵深发展。

兴宁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未来三年的精神文明创建中,将大力推动兴宁全市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推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九大行动的推进,文明实践活动的拓展,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的开展等工作,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兴宁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文明风尚

为群众美好生活加码

“人人遵守社会公德,个个爱护公共环境”“共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排队礼让,彰显文明”……公交车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窗口,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在兴宁,每一辆行驶在道路上的公交车,都是流动的“文明宣传栏”。

为了提高文明城市创建宣传的普及率,兴宁市以公交车为载体,在车身内外多处显眼位置,全面覆盖了主题鲜明的公益广告,一幅幅画面清新、语句简洁的宣传标语,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让文明新风走进群众身边,让道德理念走进群众心灵,激发越来越多市民争做文明人。

傍晚时分,凤英长廊和明珠文化广场迎来了一天里的热闹时刻。市民们三五成群,或弹琴、或唱歌、或下棋、或跳广场舞,乐器演奏声、唱歌声、孩童嬉戏打闹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行走在兴宁各处,创建文明城市的标语随处可见,也正因为文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群众的美好生活才得以逐渐“加码”。“以前广场里的卫生、秩序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现在大家都注重讲文明了,共同维护这个活动场所,方便了自己更方便了大家。”市民何忠飞说。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基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兴宁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市近年来还特别注重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家风文明引领社会文明。据统计,兴宁市今年共表彰了5个“美丽家园”示范村、10户示范户,推荐1户家庭获评梅州市“十大最美家庭”、1户家庭获评梅州市“十大优秀书香家庭”、2个村获评梅州市“美丽家园”示范村、4户家庭获评梅州市“美丽家园”示范户、3人获评“梅州市孝老敬亲好媳妇”、3人获评“梅州市自强不息好少年”。此外还通过家风家教实践基地的创建,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我市新一轮的省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已经开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着力在理想信念建设、文明风尚建设、经济民生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长效常态建设等7大方面12项工作任务抓落实、求突破。”兴宁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进一步推动兴宁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工贸新城·智慧兴宁”三宜城市范例,推动文化名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