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 > 分享技术
兴宁市新圩镇:浇灌乡村人才沃土,增添振兴“硬核”动力
分享技术 2023-05-15 09:36:28

“我这个棚里的土壤适合种植吗?”“专家您给看看我这个瓜苗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这个温棚温度多少合适?”……自发前来的种植户们以及企业负责人把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团团围住,一五一十地讲出自己在种植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在新圩,有许许多多的科技特派员,他们深入基层一线,俯下身子,躬耕田野,用科技服务农业,把致富的种子播撒在广袤乡镇沃土上。


乡村要振兴,人才先振兴。新圩镇严格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及省、市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柔性引进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梅州嘉应林风眠美术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队伍,因地制宜组建起科技特派员团队,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科技人才力量。

建立驿站平台,精确化服务乡村

“我的西瓜最近发现结瓜变少了,而且长不大,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着自己种植的西瓜收成不佳,秋实生态农业负责人德剑来到了新圩镇人才驿站寻求帮助。

据了解,去年在新圩镇党委、政府和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引进秋实生态农业公司在新圩镇建设总面积达到400余亩的西瓜大棚种植基地。预计今年产量也达到百万斤。但是,如今看着瓜苗生病,西瓜长势不佳的情况,种植户也感到束手无策。

得知情况之后,在人才驿站驻点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第一时间到实地了解西瓜种植情况,并积极联系科技特派员团队。

翌日,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队长张冬生带领梅州市农林科学院专家组来到现场为种植户排忧解难,排除“疑难杂症”,助力乡村振兴。

“导致瓜苗生病的原因主要是有两个,一是主要是受到了害虫蓟马、红蜘蛛等虫害影响,二是长期重茬(也称连作),存在土壤病菌积累、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林育炯调研后分析道。鉴于目前病害的植株较少,马上为该提供了解决方法,立即对有病害区域的采取拔株消毒的方式,以免造成病害蔓延,同时各类大棚进行对植株采取喷洒防治虫害药物等措施,即可化解当前问题。

近年来,新圩镇深化人才驿站工作建设,以驿站为平台发展科技特派员的智囊团作用,有效的根据乡农业种植技术需求难题与科技特派员专业匹配,解决种类种植难题,撬动地特色生态产业促农增收。

深化科技合作 精准化对接需求

“现在大家看着我如何种植五指毛桃种苗,要注意土壤的深浅,挖好后先放下一些有机肥。”农村科技特派员罗万业正在大村村、双头村进行现场教学,日前,梅州市农科院到新圩镇举办送苗助农活动,捐赠1000株五指毛桃组培养苗,助力建设南药科技合业范基地。

2023年1月,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和兴宁市四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在新圩镇正式挂牌成立。

该基地结合大村村无花果种植面积较大的优势,开展无花果套种五指毛桃栽培技术攻关。逐渐形成了“院县合作、资金援助、项目支持、人才引进、科技培训、企业合作、群众参与”的定点帮扶新格局,围绕镇村乡村振兴特色农业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实现发展共赢,助推实现乡村农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技术支持 精细化培养人才

近年来,新圩镇全面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服务能力,充分发掘科技特派员团队资源,聚焦农村电商、种苗繁育、农业种植等涉农一二三产业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服务,制定了详细培训计划,以技术大讲堂、种植培训班为载体,通过“现场培训+结对指导+操作演示”的方式,不仅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农业技术能手,还解决了农业发展难题。同时,通过人才驿站平台资源整合,积极开展“新圩镇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在宣传优质农产品、拓宽销售市场同时,也推广绿色高效种植、平衡施肥、常见病害识别等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据统计,新圩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以人才驿为平台,深入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实施联点帮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累计开展科技服务下乡活动40余次,帮助企业和合作社等机构12家,开展技能技术培训6场,培训农户和技术人员356人(次),捐赠种苗2万余株。

下一步,新圩镇人才驿站将紧紧围绕农村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积极整合选派更多业务素质强、踏实能干、专注服务的科技特派员,推动更多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振兴基层。助推新圩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广大群众发展增收致富,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