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集聚更多优秀人才
来梅工作、创新创业现面向全社会引进473名以上博士人才
01一、引进计划
(一)事业单位人才需求368人。
【事业单位博士人才岗位】
(二)企业人才需求105人。
【企业博士人才岗位】
(三)除附表岗位外,引进博士研究生不受专业、需求数量限制,根据应聘者专业及个人特长,由市委组织部推荐给用人单位(或应聘者自行与用人单位联系),以双向选择方式按人尽其才的原则落实单位。
02二、优惠政策
(一)经济待遇。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引进博士人才,5年内每年给予6万元生活补贴,服务满5年后给予25万元购房补贴。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新引进博士人才,除享受所在单位人才政策经济待遇外,市给予15万元薪酬补助(分5年发放)。
(二)岗位安排。事业单位引进博士人才,可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岗位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试用期满后,可直接聘用至中级岗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可聘任事业单位管理岗七级。
(三)职业发展。可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储备;符合条件且表现优秀、工作需要的,可择优调任到党政机关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也可提任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四)安居保障。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引进博士人才享受安家费2万元,符合条件的可优先入住人才公寓;在梅没有住房(含单位未提供住房)且未入住人才公寓的,给予每月2000元房租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五)配偶安置。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引进博士人才配偶原有工作单位并愿意到我市就业的,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其工作性质对口安排;在梅暂时没有工作的,待业期间每月提供生活补贴3000元,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在社会保障、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和便利服务。
03三、引进方式、程序
(一)事业单位
1.报名方式。将个人简历材料发至邮箱mzsrcyj@163.com,标题注明“姓名+意向岗位”。
2.面试考核。考试时间和方式灵活安排,可随到随考,由用人单位(或组织、人社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
(二)企业
企业岗位人才由用人单位自主引进,应聘者可自行与用人单位联系引进事宜。与引进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三个月内报市人才办审批备案。
咨询电话:梅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0753-2250302
小驿带大家了解了解梅州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闽赣三省交界处,东邻潮州,西接河源,南连揭阳、汕尾,北界江西、福建,是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当中的生态发展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将军之乡、长寿之乡、金柚之乡、温泉之乡、客家菜之乡、平安之乡。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45.85万,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等8个县(市、区)。
叶帅故里,红色苏区。梅州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现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等红色革命遗址366处,是全国七个之一、广东唯一全域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范围的地级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叶剑英元帅出生在梅县雁洋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梅州大地建立了东江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以古大存为军长的红十一军,开辟了著名的中央红色交通线,4500多名梅州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巩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文荟萃,世界客都。梅州历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文化厚重,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87处,客家围龙屋被称为中国五大古民居建筑之一。客家山歌、广东汉剧等6项文化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孕育了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黄遵宪、张弼士、林风眠、李惠堂、曾宪梓、田家炳等一大批名人贤士。辛亥革命以来,涌现了院士37名、大学校长340多名、将军518名。旅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700多万人,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誉称“世界客都”。
海丝节点,投资热土。梅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梅县区松口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印度洋之路第一港”。综合快速交通体系初步形成,现有7条高速公路、3条出省快速通道,梅汕高铁顺利通车,梅州到龙川高铁全线动工。梅州机场运营10条航线、通航全国13个热点城市和地区航点。全市52.3%的土地属富硒土壤区域,土壤硒含量是国家富硒标准的1.75倍,潜在价值巨大。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上升为省级战略,正在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10个产业园(集聚地)全部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梅州综合保税区先后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省第6个拥有综合保税区的城市。互联网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是广东省数据中心聚集区和5G产业园区之一。以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寿乡水等为主导的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14个,数量居全省前列;省级菜篮子基地52个,约占全省总量十分之一,是广东首批设立的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之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多年居粤东西北前列,2020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试评价成绩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
生态优美,平安名城。梅州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空气清新、水质良好,有自然保护区50个、森林公园158个,森林覆盖率达74.48%、居全省前茅,是广东的重要生态屏障。有“一甲一超”职业足球俱乐部,积极创建梅州足球特区、中国足协足球综合改革试点。有雁南飞5A级旅游景区和叶帅故园、五指石、雁山湖、客天下、灵光寺等11个4A级旅游景区,有中国第二个“国际慢城”——梅县雁洋,有世界第七个、第八个长寿乡——蕉岭县、大埔县,全市成功通过“世界长寿之都”认证。客家人尊道厚德、勤劳诚信,邻里和睦、风清气正,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荣膺“2019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