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兴宁市石马镇,有三组人分赴圩镇和各村,下田地、上山林,进村居、访企业,用时一周走遍全镇27个村、社区和9个企业,摸清看透全镇情况。
这是石马镇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队在前期走访基础上,牵头组织的一次调研,聘请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到镇实地走访考察,编制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在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帮扶工作队中属首创。
驻镇2个月,这支由省医保局牵头、广东财经大学组成的工作队,已成为石马镇的一份子。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诚倾听民心、用智慧规划未来,在全面推进石马镇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深入群众 投入基层
“那条街有一处破烂了”“圩镇的自来水不太行”“有条路一直没铺上水泥”……如今,在街上吃饭、买东西,时不时就有群众向工作队成员反应一些民生问题。
“大家对我们很信任,期望值很高。”在队长、省医保局蓝鑫看来,虽然石马镇距离兴宁城区约26公里,相对偏远,但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他经常遇到群众反问:“你们来干乡村振兴,让我们都富起来是吗?”
老百姓的热情,源于工作队的艰苦付出。目前工作队共有6人,他们怀着满腔热血,成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拓荒者,走访入户、上山下田,吃透政策、摸清民意,还得空出时间租房定居、装修办公室、购置办公用品。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用水问题,工作队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到各水库了解水量水质,到村、社区了解用水情况,已选择合适地址重新打水井,并与自来水厂商量如何加强过滤,后期还将对水库水资源进行规划引流。
身上的泥土气重了,石马镇107.8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工作队每一人的心中,也越来越清晰。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深,拥有石斛、山茶油、洞藏酒等传统产业,“六村联动”乡村振兴连片示范项目有一定的基础……说起优势特点,队员一人一句,如数家珍;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附加值低,农村“空心化”严重……针对问题困难,大家理性分析,畅谈看法。
“他们的工作非常扎实,踏遍了山水田园,访遍了村居企业,还邀请智囊团编制发展规划。相信在工作队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下,石马乡村‘五大振兴’,一定未来可期。”石马镇党委书记罗超认可道。
民生为本 规划为先
8月16日至20日,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和石马镇党委政府、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队约25人,分为产业与脱贫攻坚、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个小组,对全镇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计划于9月20日之前编成石马镇乡村振兴五年规划、五年帮扶规划初稿。
“除五年规划外,每年还会出个年度计划,长规划、短安排。”蓝鑫告诉记者,未来五年,专家团队还将在种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为石马镇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他认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防止返贫是底线,党建引领是核心,产业发展是重点,能力提升是内涵。总的方向上,要利用现有优势,突破短板弱项,将石马镇打造成一个天然氧吧,以旅游带动服务产业和农产品产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要以民为本。”队员张丹是驻石马镇下庄村第一书记,她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信心决心源自人民群众,“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出发点,有序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队员、驻石马镇马石村第一书记李宝元对此表示赞同,他还提出,要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与村“两委”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一道用心用情用功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近日,队员们到石马镇“一江两岸”散步,听人说起这“江”,原来是条臭水沟,去年建好后,有微风、有灯光,饭后散散步,很是惬意。他们说:“希望多年后,我们也能留下一些东西,让群众真正感受到生活越来越好,在茶余饭后聊聊变化、赞叹一番。”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