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汇力育英才 推进兴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组织工作、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制约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人才引进和储备力度,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持续发力引人才。一是精准设岗。结合我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分布情况,合理设置专业性较强的职位,突出面向南方医科大、广东医科大、赣州医学院、嘉应医学院等高校招录高层次紧缺人才,差异化开展人才招录工作。二是公开招聘。联合市人社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合理设置招聘岗位,有序开展公开招聘工作。2016年以来公开招聘了545名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我市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三是特设岗位。用足用好县级医院特岗人才引进政策,强化特色专科建设,引进院外优秀人才和聘请对口支援专家。目前,我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分别聘用特岗医生4人、2人;市第五人民医院聘用首席专家2人,有效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四是订单定向。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项目,安排落实订单定向毕业生到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岗位服务,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近年来,我市共安排18名订单定向毕业生服务基层。五是乡贤回归。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如市人民医院聘请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曾伟生教授,创建成立心胸外科,建科2年多时间,取得成绩位列全省县级公立医院专科第二名。聘请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志坚教授对口帮扶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指导建成了血液净化中心,极大缓解了我市血透病人看病难问题;聘请原南部战区总医院国内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邱健教授,对口帮扶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愈病人360多例。

二、用心用情留人才。一是强化财政支持机制。从2020年6月起,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市慢性病防治院等22个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工资、社保全部纳入财政保障,缺口经费3189.76万元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进一步保障基层医卫人员待遇。二是落实薪酬激励机制。大力支持医疗单位优化工资绩效分配方案,对专业性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并向承担临床一线工作任务和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岗位倾斜,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有效缓解我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与工作业绩极不对等的问题。三是从优厚待高端人才。支持市直医院建立灵活自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广纳人才。积极协调落实特聘专家、学科带头人申报特岗人才补助政策,实行特殊津贴补助,确保适当待遇留人。
三、交流协作育人才。一是深化对口帮扶。市卫生健康局领导率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沟通协调,不断推进帮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批5人次专家团队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帮扶任务,第二批由普外科主任医师孙政博士带队的4名医疗队员已于今年1月正式进驻市人民医院开展帮扶。二是搭建发展平台。把市人民医院开设心脏外科列为2020年兴宁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专门引进原珠江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闫玉生教授,率团创建心脏外科,全面提升我市心脏外科医学发展。据统计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医院在特聘专家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30多项科研成果,发表省级以上医学论文90多篇。新领域专业技术不断得到突破,填补我市相关学科领域专业空白达21项。特别是2020年共成功完成心脏介入手术309台、外周介入手术59例,神经介入手术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