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青团兴宁市委始终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紧紧围绕中共兴宁市委的中心工作和上级团委的工作部署,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投身“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等各项工作中,兴宁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不断提升。
1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团组织政治建设
4月11日,共青团兴宁市第十七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兴宁各级团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工作主线,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领全市团员青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彰显兴宁共青团鲜明的政治底色。
共青团兴宁市委突出团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书记办公会学习“第一议题”。突出“大学习”,组织全市团员青年开展“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32期,学习人数近57万人次。选拔24名优秀青年代表组建“青年讲师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讲活动48场,覆盖青少年超过2500人次。全市1532个团支部全部深入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00%开展主题团日活动。2022年9月,共青团兴宁市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兴宁团市委领导班子后,高度重视改革赋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重要要求,系统谋划部署,建立完善机制,深化改革赋能,将全面从严治团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制定《兴宁市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分工方案》和任务清单,扎实推进兴宁各级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各项工作。落实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召开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会议。“智慧团建”系统共建立团组织1607个,其中团支部1532个,报到团员27133人,录入团干2365人。全面理顺两新组织隶属关系,推动14个两新组织建团。
2坚持围绕中心
壮大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近日,2023年团中央、团省委“两红两优”光荣榜相继揭晓,兴宁市1人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4人被授予“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此外有1个少先队中队被授予2022年度“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而这仅仅是兴宁团市委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兴宁团市委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组织化动员优势、社会化动员经验、网络化动员特色,组织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在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成效明显、数据亮眼。在去年实施的“展翅计划”中,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高校学生提供150个实习岗位,超额完成团省委下达的任务。2022年青年文明号集体共开展活动55场次,参与服务3000多人次,其中,1个集体被授予“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在实施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计划中,近50名高校大学生走进兴宁市各地参观实践;开发50个实习岗位供兴宁籍返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2022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中,70名高校学生到兴宁市各镇开展2-3年的乡村振兴行动志愿服务,为助推兴宁振兴发展共同富裕奉献青春力量。在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中,40名高校本科生到兴宁市的20所乡镇学校开展支教志愿服务,用支教的光束持续照亮农村学子的求学之路。
“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中谱写青春篇章,越来越成为我们兴宁青年的追求。”兴宁团市委书记王超宙介绍,通过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实施、“山区计划”三大项目的开展和农村青年人才的培育交流,有效地组织引导年轻人到农村建功立业、扎根基。兴宁团市委印发《兴宁共青团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年建功“十个一”行动工作方案》,选择水口镇和黄槐镇为重点示范镇,打造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能推广”的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创建样板。
最近,广州天河团委与兴宁团市委签订了《共青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天河·兴宁两地共青团对口合作正式启航。这是两地共青团为深入贯彻实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开展合作的重要举措。《框架协议》包含“加强与当地部门、企业、院校沟通联系,搭建两地青年人才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人才招聘信息共享,拓展两地青年实习就业渠道”“做好在两地就学和创业就业青年的跟踪联系和服务工作,搭建两地青年企业家群体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资源信息共享”等内容。显然,这是兴宁市团建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有力措施。
3坚持服务大局
积极展现青春担当
高质量发展、绿美广东、融湾入海、和美乡村等各项重要部署重点工作,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志愿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4月12日,兴宁市政府与国药集团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活动。活动现场,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给来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兴宁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是兴宁团市委通过健全市(县)镇村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完善兴宁市志愿联合会规范化建设,在助力兴宁大型活动、重要工作、重点行业领域志愿服务不断完善和发挥作用的体现。2022年,兴宁团市委组织青年广泛开展“争当护河志愿者、保护兴宁河更清”河小青巡河护河、“拾分美丽”青少年助力垃圾分类、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宣传值守、助力“复耕复种”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70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1.5万人次。累计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520场,参与志愿者1.5万人次。至2022年底,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6.65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393个,累计开展志愿活动数14152个,累计服务时长达162.2万小时。
在今年2月下旬召开的兴宁市人代会上,票决出的本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的“配合省、梅州市打造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项目,该项目将为青少年提供无差别、同标准、高品质的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困难救助等综合服务等,共青团专项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这充分反映出共青团、青少年工作在兴宁的社会关注程度、党委政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共青团在服务大局中的作用倍受肯定。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保护公益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志愿力量参与公益诉讼保护新模式,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4月13日,兴宁市检察院与兴宁团市委携手共建首批“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队伍。首批聘用的25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将充分发挥个人专业特长,与检察机关一道共同探索志愿服务与检察公益诉讼深度融合,共同做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
“无奋斗,不青春。五四即将到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献礼五四,那就是坚持服务大局,积极展现青春担当。”王超宙说。近日,兴宁团市委向各级团组织发出通知,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广大青年在助力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展现青春担当。主题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积极选树宣传优秀青年典型、设立引才联络站、开展全市共青团干部技能大赛、举办全市"青马工程"少先队工作者培训班暨少先队辅导员素质提升活动、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建立共青团对口合作帮扶机制、持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组织温暖,关爱困难团员青年、开展五四期间各类宣传活动等九大方面内容。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