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下午,一场聚焦苏区人才振兴与“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在兴宁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热烈举行。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戴昌桥教授率“梅来腌去”师生实践团莅临交流,兴宁市委组织部、兴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代表出席会议。双方围绕苏区人才振兴与“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主题,就人才引进、培养及校地合作机制建设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座谈会伊始,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梅来腌去”师生实践团队参观了兴宁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驿站工作人员为师生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驿站建设、运营情况和活动开展等情况。
在座谈会上,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院团委书记陈家和分享了学院团委在组织建设、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戴昌桥教授从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科在服务地方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科研优势和实践成果。
兴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瑜对广东财经大学师生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学校长期关心支持兴宁人才工作表示衷心感谢。曾瑜详细阐述了兴宁市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举措与成果,特别是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中,兴宁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岗位的招录规模持续扩大,创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实习岗位募集成效显著。同时,曾瑜还介绍了兴宁市人才最新政策,包括高端人才项目资助、企业引才奖补、“免费住宿”、“免费创业”等,充分彰显了兴宁市广纳英才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
兴宁市委办副主任、“双百行动”驻兴宁市服务队队长林可,介绍了自2024年兴宁市人民政府和广东财经大学签订《人才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广东财经大学突击队在兴宁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和积极推动相关合作落地见效的举措,其中多名专家教授入驻人才驿站为兴宁发展增添动力。
会议重点围绕当前引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展开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引才人数不足、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大等问题需通过校地协同机制加以破解。双方提出,应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强化信息共享、资源对接和项目共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与地方政策资源优势,共同探索解决人才引育难题的有效途径。
会议期间,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副书记陈宇威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陈家和签订了兴宁市引才联络站共建协议,为今后双方进一步加强校地人才引育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兴宁市搭建了高效务实的交流合作平台。双方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共同为苏区人才振兴与“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奋力谱写校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