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浪翻涌,正是水稻生长管理的关键期。10月11日,在永和镇人才驿站的统筹联动下,梅州兴宁市永和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走进梅州市柒农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种植基地,以专业技术为笔,田间实践为墨,为水稻中后期科学管理绘就精准方案,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png)
当前,晚造水稻已进入灌浆结实的阶段,这个时期,合理的肥水管理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练碧桢、赖绮思俯身拨开稻叶查看稻穗发育情况,通过植株密度、稻穗大小等指标综合判断生长态势。根据基地土壤肥力与水稻生长情况,团队提出精准水肥调控和后期管理措施,根据当前稻株长势灵活调整施肥与灌溉需求,既要保障灌浆期水稻对养分、水分的充足需求,又要降低倒伏风险,同时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滋生环境。
.png)
“往年这个时候,我们总是摸着石头过河,水肥多了怕贪青晚熟,少了又担心脱肥、灌浆不足。”梅州市柒农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温爱文感慨道:“这次科技特派员手把手指导,让我们清晰掌握了关键管理技术,就像吃下了‘定心丸’,今年增产提质有了底气。”
此次技术服务采用“座谈研讨+实地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团队先与企业管理人员深入交流,梳理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堵点,再带着问题走进田间。通过现场示范、实操讲解,将水稻栽培新技术、新方法转化为可落地的管理措施,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而这一高效服务模式的落地,也离不开永和镇人才驿站前期对企业需求、技术资源的精准对接。
据了解,梅州兴宁市永和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力量,在永和镇人才驿站的协调推动下,联同兴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兴宁市土壤肥料研究站的农业科技骨干组建而成,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广东省水稻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莫钊文带领团队成员以及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通过驿站搭建的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技术服务工作。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