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 > 先进事迹
发展生态种养,推动乡村振兴!“广东省乡土专家”张文东创业致富反哺社会
先进事迹 2021-10-18 10:03:21

近日,笔者来到兴宁市永和镇大成村,闻着金黄的稻香,欣赏着一片碧绿的荷田,耳边听着池塘里湖鸭嘎嘎嘎的叫声,我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这里便是该村村民张文东创建的兴宁市勤丰生态种养有限公司的种养基地。该公司主要种植莲藕、水稻、水果、蔬菜等,是集养殖、种植、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公司。依托生态种养,张文东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并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大力推动了乡村振兴。2021年1月,他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广东省乡土专家”。

历经磨难 艰辛创业

现年43岁的张文东,生长于永和镇大成村。10岁时厄运降临,父亲因癌症去世。次年,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也因急病不幸夭折,他的家便留下了可怜的孤儿寡母。幸好有母亲娘家和他伯父的尽力救济,才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贫苦家庭。初中毕业后他到惠州印刷厂打工,聪明、灵活、踏实的他很快就掌握了印刷技术。半年后他便返回兴宁城搞印刷业,几年后他又转行做餐饮。由于家乡村中年轻劳动力逐渐外出务工,导致村中丢荒弃耕的现象严重,每次他返回村里看到这情景,都感到非常的可惜。于是便萌生了要流转这些被村民荒耕的农田及低洼、干旱的荒地,回乡搞种养的创业念头。

2013年5月,夫妻俩放弃了兴城闹市区的餐饮业,回到家乡永和镇大成村搞种养,决心大干一场。开始,张文东向村委流转租用了363亩村民弃耕的农田和荒地。面对这些杂草丛生的农田和低洼湖洋田,张文东带领工人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把劣势变为优势。他利用200多亩低洼地种植莲藕,莲塘里养鱼,同时养野湖鸭,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其余的100多亩农田种植丝苗米。2015年,他创立的兴宁市勤丰生态种养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随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技术指导下,张文东参与了振兴乡村的领头雁青年人才培训,逐渐提高了种养技术,公司规模也不断扩大。公司每年留种一万只湖鸭,进行孵化、养殖为一体的产业链,同时他还联农带农220亩稻田种植,助力村民增收增产。

当然,他在种养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018年5月一场大暴雨,永福沟下面的水被堵,水排不出去,造成了农场严重内涝,公司农场的农田大部分都被水淹没了,导致公司养殖的上万斤鱼和一千多只湖鸭被水冲走,损失惨重,大概18万元左右。

张文东向笔者介绍说,公司科学种植养殖,已建立起全国早莲藕种植示范基地、野湖鸭养殖基地、赤眼鳟养殖基地、竹稻米种植基地等。这里生产的早莲藕粉质多、口感好;野湖鸭纯放养,肉质鲜美;竹稻米不用除虫,米质柔软可口。张文东说,公司一直坚持生态管理,加强基地生产的全过程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目前,基地的农产品主要销往兴宁各大酒店、饭店,甚至销往深圳、东莞等地,供不应求。

2017年9月20日,张文东应邀参加了央视《每日农经》栏目制作的“家乡的味道·我为品牌农产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动。张文东带着自己在兴宁家乡种养的莲藕和野湖鸭,讲述品牌的故事,为家乡农产品代言,得到参会专家的一致赞誉。2020年12月,公司荣获“梅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2021年1月,张文东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

致富反哺 振兴乡村

张文东致富后不忘本,热心公益事业,反哺社会。2020年春节前夕,为了表达对村民的感激之情,公司筹备了一批米和油等物资,作为礼物送给大成村80岁以上的老人,给他们送去了节日的慰问和温暖,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公司为助力抗击疫情,共捐献赤松茸菇3000斤,鸭子111只和鱼头40斤,丝苗米2000斤给市红十字会。张文东希望通过捐赠,表达自己的心意,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他的爱心奉献、传递温暖的义举,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扩容提质,振兴乡村。近年来,该公司不断扩大规模和产业链。2019年在径南陂蓬村流转一百多亩荒田种植赤松茸菇,2020年引进马蹄新品种落户叶塘镇百亩试种基地种植。2021年,公司收购了位于宁新镇大圳村花螺墩的“同乡缘葡萄园”,促使公司又一新基地落地。葡萄园占地约100多亩,是兴宁最大、最专业的葡萄基地,年产葡萄十万多斤,采用原生态种植,无工业污染,先进的避雨式灌滴栽培技术,物理防治虫害。种植的葡萄品种主要有夏黑、巨峰和阳光玫瑰等。葡萄含糖量高,营养丰富,游客到园区游览时可自助采摘,体验采摘的快乐。

谈到对未来的打算,张文东说,他立志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开辟生态循环农业之路,生产绿色食品。利用科技手段,建设一个以生态种植养殖为基础的、集果蔬种植、循环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地方经济,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大力推动乡村振兴!